在马鞍山市含山县裕溪河后河胜武码头,随着一阵轰鸣声,一艘形似“大黑鱼”的庞然大物破开裕溪河的碧波前行。 这艘重达5吨的潜水艇,是当地60岁农民张胜武纯手工打造而成。(7月10日大皖新闻报道)
没有专业知识,没有先进设备,凭着一腔热爱,张胜武硬是手工打造一艘潜艇。对于他的创举,很多人在钦佩之余,心里难免泛起嘀咕:农民造潜艇,有啥意义?花那么多时间、精力和金钱,是否划算?是否值得大家学习?回答这些问题,不妨从以下几点思考。
潜艇早已不是新鲜事物,其相关技术虽未普及,但也让绝大多数国家望尘莫及。对张胜武来说,手工打造潜艇,很难说是为了实现技术突破。根据新闻报道,可以看出他造潜艇的初衷,是为了用双手改变生活。至于是造潜艇,还是造飞机,都不妨碍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,对心中梦想的执着。从这个角度看,张胜武造潜艇,可谓意义重大。结合自身具有的多个条件,如跑过船、干过木工、焊工等,造潜艇成了顺其自然的事。
从2014年动手开干,到如今第二艘升级版潜艇下水,张胜武11年的付出让很多人惊叹,也难免会问:划算吗?从经济学角度看,肯定不划算,投入产出比明显不对等。但要问张胜武划算吗?答案是肯定的。看着潜艇慢慢“变大”,技术逐步成熟,特别是靠着造潜艇拿到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,张胜武这11年的收获远远大于投入,那种成就感是无法用金钱买来的。对心中梦想的执着,让张胜武毅然坚持了11年。相信在未来,他不会轻易放弃这个梦想。
张胜武的创举,值得大家学习吗?当然值得,只不过这并非要求大家都去造潜艇。
俗话说,高手在民间。在移动互联网时代,普通人的创造力得到释放。以前只敢想、很难干的事,在张胜武等人的坚持下慢慢实现。例如长丰县村民陈宁在自家鱼塘打造可航行的5艘航母模型、1艘潜艇模型走红网络;阜阳老人张俊林和他的团队研制的“神龙三号”观光潜艇下线试航等。这些平凡人的创举谈不上是有多大影响力的发明,但他们敢想敢干、执着梦想的人生态度,值得所有人学习,为这些创举点赞。
对很多人来说,人生犹如一汪清水,平平无奇。当有了梦想,并愿意为梦想付出,这一汪清水肯定会掀起巨浪,精彩人生,不虚此行。(许正文)
宝尚配资-山西股票配资-股市开户网上开户流程-全国前三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